ddd 发表于 2020-4-16 09:57:48

潮州手拉壶的前世与今生

潮州手拉壶,在中国的茶具工艺界,始终是一股清流。从最早的仿制宜兴壶,到如今的自成一派,潮州手拉壶经历了从清代至今的一二百年。这是一种始终以“圆”为本的茶壶,万变不离其宗,即使你要做一个八角形的壶,也得先用拉胚工艺,先做个圆形出来,再来修整。潮州手拉壶留下的历史并不多,多是民间相传。我们稍微整理了一些资料,以十几年的所见所闻,以及手头上的一些老壶物品,简单说说潮州手拉壶的历史。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520449044/1000八角形的手拉胚壶型,也是圆形所修整而来只是一些个人浅见,欢迎读者指正。枫溪,自很久以前,便是重要的陶瓷工艺基地,而自清代中后期,潮州开始自产“广东武夷”、“凤山黄茶”,有了茶,便有了茶文化,要把茶泡好,没有合适的茶具怎么行?潮州手拉壶大概就是那个时候出现的。但是,潮州手拉壶毕竟是小众,除了潮州人,在宜兴紫砂壶大红大紫的当年,潮州壶一直默默无闻,只随着远走他乡的潮汕人,在广东、东南亚、香港一带小范围流传。当年,潮州的手拉壶多是仿制宜兴的壶型,壶底落款,也多是宜兴的孟臣(我爷爷一把用了几十年的壶,落款也为孟臣),所以,潮州手拉壶一直没有出现如雷贯耳的名家。最近的十几年里,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要求更加个性化,以及凤凰单丛的兴旺,小众而又传统的潮州手拉壶,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如今的潮州手拉壶,已和从前大不一样。平稳的电转平台,恒温而不需要时刻看守的电窑,也许便是潮州手拉壶在近二十年里,获得迅速发展的关键。为做对比,一芦居提供了两个时代的茶壶,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520449045/1000八十年代的潮州手拉壶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520449046/1000当代的潮州手拉壶而今的潮州手拉壶,精致、细巧,手感亦大大胜于从前。我们再对比宜兴壶,这是一个壮硕的汉子,而潮州壶则显得一个温婉的女子。如此精致无暇,这是如何做到的?我每次回到潮州,都会到章燕城老师的的作坊里坐坐,这是一位大师的作坊,章燕城、章广鑫父子制作茶壶,炼泥、打磨等工作则交由家里的女人帮助,著名的大师为什么不开班收徒,或者开一条生产线?没有,作坊里的外人,只有一位五十来岁的师傅,只做些调泥、整理、打包的工作。在邱桂林的作坊里,我只能在夜间,见到他们兄弟在拉壶坯,家里的女人则是主外,客户的订单、售前售后,也都是交由女人处理。我问邱桂林老师,为何夜间才做壶?“因为夜间安静,安静才有想法。”潮州,依然是传统社会,家有好手艺,自然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潮州如今资格最老的三位大师,吴瑞深、章燕明、章燕城,他们的作坊都是如此,吴瑞深完成了他老人家的一百零八式,便从此收山;章燕明在功成名就之后,也就此退休,专门指导儿子章海元,以便尽快接班……匠人们很少参加论坛协会,很少开班授课,不知道现代媒体为何物,拒绝接受经纪人……也许,潮州手拉壶不需要闻名天下,匠人们可以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潮州手拉壶的前世与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