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0768cn 发表于 2020-6-16 16:14:57

潮汕人,你知道自己与泰国人的“亲戚”关系吗

                                                                                                   

原创丨010作者丨林自满


以“颜正狗血”四字著称的泰剧,近几年,在影视业迅速发展的环境下杀出了一条血路,成为电视荧幕上一道另类的风景。
“有性别认知障碍的男生成功变身女生,爱上姑父,顺便报复抛弃他们母子的父亲!”仅仅一句介绍就能让人目瞪口呆,去年《吹落的树叶》一度位居微博超话影视榜第三位。


其实并非只有“狗血”,泰剧中也有讲述单纯情感的《初恋那件小事》,有关注特殊人群的《不一样的美男子》,而作为一名正宗潮汕人,更令我感到亲切的是曾被诟病为“全民娘炮原因”的泰语——
你们会不会懂我突然一跃而起,指着屏幕大喊“他刚才说了潮汕话的粽子”时的惊喜呢?
那是文化交融的痕迹啊。

01

早在13世纪初,有一部分潮汕人追随宋室抗元失败后乘船逃往暹罗(今泰国),成为潮汕地区移居泰国的第一批人。


后至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海禁解除,东南沿海的樟林湾逐渐成为当时最重要的贸易海口之一,潮汕与泰国开始频繁进行贸易往来。
从这时候开始,因贸易、环境等各种原因,另一部分潮汕人选择侨居泰国。 据一位西方学者估计,直至1830年,曼谷城50万居民中有40万为华侨,其中主要为潮汕人,甚至出现了“潮汕话是泰国第二语言”的说法。
从第一个潮人踏上暹罗大陆到今天经历了漫长岁月,有些潮汕家族选择了定居泰国,相似的,有些潮汕词汇也成为了泰语中的固定词汇。
据泰国语言学者的统计,从潮汕话借来的词占泰语外来语借词的15%,其中据泰国纳瓦叻·帕滴康编写的《汉用泰借》中统计泰语中潮州方言借词约有300多个。
例如:有关食物的有橄榄菜(ounam)、粿条(kuaidiao)、草粿(caoguai)等;有关行为动作的有坐(joa)、食(jia)、走路(kialou)等;有关称谓的有我(ua)、你(lue)、妹(muai)等。
在综艺《非正式会谈》中,泰国学生天乐就指出泰语中的潮汕词汇——


对泰国有一定了解的人大概都知道它的国家级美食——Pad Thai。


而对潮汕美食略有耳闻的,必定也知道别具风味的潮汕粿条了。


如果还没机会到泰国尝尝Pad Thai,那么不妨先来试一试潮汕炒粿条。因为——
风靡泰国的Pad Thai确是由潮汕炒粿演变而来的。
二战后期,米的价格水涨船高,当时祖籍为潮州的泰国总统銮披汶·颂堪便鼓励人民食用粿条,后来就渐渐演变成今天的Pad Thai。在泰语中,Pad是炒的意思,Thai是泰国的意思,它学习了潮汕炒粿的制作方法,又融合当地的特有食材及风味,成为了与名字相符合的“泰式炒”。
可能文化交融的意义就在于此,从不刻意为之,但往往却能碰撞出花火,衍生出各具特色的文化产物。

02

潮汕的孩子应该对于跟在长辈身后提着贡品上香的经历并不陌生,闭上眼睛许愿前总要先问问该怎么称呼神仙娘娘,明明问了一次又一次,却还是记不住。


众所周知,中国没有国教,信仰儒、释、道的人皆有。
而在潮汕地区,鬼神观念极其深厚,小至古树、鸟蛇,大至苍天、土地,都能成为潮汕人的“神仙”,在当地寺庙中,能看见“各路神仙”供奉于同一屋檐下。


而对于移居泰国的潮汕人民,往往是家乡有什么神便“带着”一同前往,泰国自然出现了各路大仙汇集的现象。
其中最有潮汕特色的当属大峰祖师。
《潮阳县志》人物介绍部分对大峰如下记载:“大峰,俗姓林,名灵噩,人称大峰祖师。自幼聪颖,才思敏捷,涉猎知识广博,宋绍圣二年登进士,授绍兴知县,为官数载,愤于朝廷F·B,弃官为僧。宣和二年由福建云游至蠔坪(今和平)……”
大峰祖师是潮汕善堂的鼻祖,他乐善好施,兴建善堂救助弱孤者,后见练江时有乡民覆舟致死事故,便募资修建和平桥,在即将完工时因操劳过度而圆寂。




另有一神名为妈祖,传说是一位姓林名默的女子,生前热心善良、乐于助人,能预测天气,引导人们避凶趋吉,死后被敬为中国的海神。
传说航海的人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所以人们修建了供奉林默的庙宇,称之为妈祖庙。在出海前,船主会到妈祖庙中请香,以保佑自己航行顺利。


《澄海县志·祀典》记载: “天后庙, 祀天后, 在放鸡山, 距城四十里海中, 地界潮阳。庙有铜炉一, 常现篆、 隶、真、行字迹, 不知何年物也。”
妈祖并非起源于潮汕,但在宋元时期已经在潮汕流传开来,当地人民亲切叫其为七圣妈。
一些移居泰国的华侨在当地建立了供奉家乡神的庙宇,如顺福宫、广灵庙、本头公古庙的妈祖以及华侨报德善堂的大峰祖师等,而同为沿海国家,泰国对潮汕宗教文化的接受度很高,有些外来神还与泰国的其它神明一同供奉,作为主神或陪神皆有,并没有强烈的等级观念。


泰国本头公古庙

03

藏于泰语中让我们惊喜的潮汕词汇、兴于泰国街巷的美食小吃、供奉于庙宇间两地共同的神......这些在异国他乡成为温暖来源的事物的出现,有关对异国文化的包容,有关对传统文化的保留,有关传播的意义与价值。
即使潮语不再是泰国的“第二语言”,我们也依然愿意去叩一叩历史厚重的门,听一听那一段过去的故事,因为研习与传承是我们的目的与追求。
而散落于世界的潮汕词汇,让游子身处异国,入耳乡音,却也能发出“他乡月即故乡月”的感叹。
参考文献:《潮汕文化在泰华社会的传承与嬗变》,刘琪,《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04期《潮汕籍华侨与泰国华侨华人的妈祖信仰》,李天锡 ,《莆田学院学报》,2008 《从韩江到湄公河:管窥泰国潮人社会》,杨锡铭 ,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潮汕人,你知道自己与泰国人的“亲戚”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