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宝典] 后悔富养?孩子明明穷得只认钱了

[复制链接]
查看: 16051|回复: 1

13

主题

16

帖子

116

积分

普通用户

积分
1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09:32: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前几天,有个名叫“一个失业父亲等待女儿归”的微博账号爆料,说自己辛苦攒了320万元,原本计划供女儿到加拿大留学,却被女儿偷偷转走,拿去挥霍无度,还拉黑了全家人。

他大骂女儿是“白眼狼”,还在网上曝光了女儿的护照、身份证号和微博名等个人信息,引起了轩然大波。

他说,自己最大的失败,就是遵循了富养女儿的信条。





其实,亲子关系闹到这个地步,我相信绝不仅仅是女儿的问题。我并不太了解这位父亲是怎么富养女儿的,但我猜他可能对富养有点误会。

不计代价地在孩子身上砸钱,这压根就不能叫富养,只能叫钱养。

简单把满足物质欲望等同于富养并坚定地执行的父母,孩子迟早要废。




有这样误会的人其实不在少数,以为富养就是要好吃好喝地供着娃,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就算超出了自己的经济能力,也一定要砸锅卖铁、卖血卖肾。

我一个朋友的表妹,父母年过四旬才生的她,所以从小就深受父母的疼(ni)爱。

她们家经济状况一般,说不上有钱,但也绝对不穷,要是正常过日子的话,也能大致舒坦。

可她妈妈偏信了“钱养”的那一套,恨不得自己天天吃糠咽菜,就为了能供她吃山珍、穿名牌,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表妹也确实“争气”,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是某个隐秘富豪的千金呢。因为她就是有种挥金如土的气势。

上高中时,她就在用单品上千的贵妇化妆品了。

每次提起这个表妹,朋友就忍不住吐槽,没有公主命却一身公主病,更要命的是,她简直欲壑难填。

朋友说:我就奇了怪了,她为什么从来都不会觉得过意不去,更不会心疼自己父母的辛苦,反而觉得他们当牛做马供自己享受,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一点也不奇怪。她妈妈以为自己是在富养女儿,但其实女儿早已经穷得眼里只看得见钱了。

她富养的,只是女儿的欲望而已。这样的“富养”,从根上就跑偏了。

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本来就不宽裕的普通家庭,这种“打肿脸充胖子”式的伪富养,更容易出“白眼狼”。

因为这类父母往往节衣缩食,用金钱膨胀了孩子的欲望和野心,却完全没有教会她,该如何让自己的见识和能力,配得上这样的野心和欲望。

当然,他们自己也没有这样的能力,更没有意识到,富养孩子的气度、眼光和能力,远远比单纯的物质满足更重要。

在扭曲的“富养观”指引下,培育出类似女儿卷走父亲300多万毕生积蓄这样扭曲的亲子关系,就不足为奇了。

去年,上海一个30多岁的女人,气势汹汹地当街揪扯一名环卫工人的头发。这件事在网上发酵后,很多人都在指责这个泼妇。

结果后来才知道,这个环卫工人竟然是她的妈妈!冲突的起因更是奇葩,因为她跟妈妈没要到钱,就当街对妈妈动手。





一个30多岁的成年女人,做出这样无知无耻又低幼的事情,简直刷新三观!

对了,这个伸手跟自己环卫工妈妈要钱的女人,已经是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了。

我相信,这个环卫工妈妈也曾经“富养”过自己的女儿,但我不得不说,那真的不是富养,顶多是把孩子心里的野兽喂大了而已。




我理解的富养,与物质条件未必是正相关,但无论家境是是贫是富,至少父母不会让孩子为钱所困。

一句话,恰到好处的物质满足。

在经济上过于苛刻或是喜欢在孩子面前念叨“没钱”,都容易让孩子内心产生匮乏感。

这种匮乏感越重,孩子就越没安全感,对物质的占有欲就会越强烈,很容易沦为金钱的奴隶。

比如,整天为一点小钱斤斤计较,狭隘且小气。

但凡事过犹不及,父母过于重视对孩子金钱和物质的满足,又容易养出“白眼狼”。

恰到好处的物质满足,既符合家庭的经济状况,不会让孩子产生物质的匮乏感,更不会让孩子陷入物欲陷阱,坑了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个家庭的实际状况也不一样,所以怎样算是恰到好处,程度也是因人而异。

但我们仍有一些基本的富养原则是可以把握的。

首先,不在物质上苛待孩子,但也不能总是无条件地满足过分的欲望和要求,更不能容许铺张浪费。

这一点,其实核心在于金钱观。所以,如果父母自己的金钱观就是扭曲的,那么,说再多,孩子可能也好不到哪里去。

比如,那些最后成了让父母们痛心疾首的“白眼狼们”,如果从小就懂得欲望的边界在哪里、学会把过分的欲望关进笼子里,那么,现如今的情况可能会完全不同。

其次,关于教育的投资,竭尽你的所能。

不是让你一定要买学区房的意思,当然,如果你经济实力强,这也无可厚非,但这并不是教育最关键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为孩子创造更多元的学习机会,让他有充分接触和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具备更优秀的学习能力、判断能力。

除此之外,教育还有一个最最基本,却也容易被人们所遗忘的目标,就是让孩子学会做人。

在真人秀节目《爸爸回来了》里,华谊总裁王中磊的儿子威廉显然就是富养的,但他完全不像很多人刻板印象里有钱人家跋扈的贵公子。

能自如地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就不说了,他很小就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谦逊而有礼貌,真的很有教养。

我们富养孩子,是要富他的大脑,比如,知识储备和能力,是要富他的生活智慧、视野和心胸。

有钱当然可以为孩子换来更好的条件,但钱也只是工具,是为了帮我们达到富养的目的,但它从来就不是富养本身。

说到底,富养本质上拼的,不完全是父母的经济实力,更是父母的格局以及爱的能力。

如果你的富养,并没有让孩子越来越好,现在就赶紧刹车。

真正需要反思的,是你自己。◉

来源:网络

               

d8cfe5f1c660091cc03704aab0258979.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97

帖子

530

积分

普通用户

积分
530
沙发
发表于 2018-1-29 11:12:04 | 只看该作者
适度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手机端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