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健康] 为什么宝宝一感冒就要化验血常规?有必要吗?

[复制链接]
查看: 13537|回复: 0

286

主题

288

帖子

311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28 11:35: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感冒发烧的孩子太多,一进医院,恐怕大多数孩子都有化验血常规的经历。许多家长不理解,宝宝明明只是简单的感冒,为什么要化验血常规?宝宝的化验单里到底隐藏着什么密码?






血常规中的重要指标有哪些?



血常规中密密麻麻的检验结果,但判断究竟是哪个感染引起的,主要看三个指标:
  • 白细胞计数
  • 中性粒细胞比率
  • 淋巴细胞比率

1.白细胞




白细胞肩负的使命是吞噬病原体,防御疾病。白细胞家族共有5位成员,它们各司其职,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如果体内的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就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2.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天生是个侦察兵,当体内有细菌入侵时,中性粒细胞便会感应到,步步紧追,直到将入侵者吞噬消灭为止,至死方休。因此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多为细菌感染。

3.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会直接杀死被感染的细胞,然后再和其他成员清理暴露出来的病毒,所以淋巴细胞比率升高,大多为病毒感染。
若有发热,你可能还需要一个c-反应蛋白检查。c-反应蛋白是人体肝脏细胞分泌的一种炎性蛋白,在身体受到感染或者组织损伤时,数量会急剧上升,而且数量与炎症反应成正比。因此,医生有时也会把c-反应蛋白作为判断是否有炎症以及炎症反应轻重的参考标准之一。


医生为什么要化验血常规?



很多人觉得,“发热”、“感冒”是小问题。其实这些问题貌似简单,背后还真是复杂,可能隐藏着往往会让医生为之感到头疼的麻烦问题,涉及的问题不只是症状、诊断,还有病情的评估与治疗方案的制定等问题。
“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虽然是一个再常见不过的疾病,可能就包括了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也可能会是流感,或是只是麻疹、流脑、百日咳、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的早期表现而已。感冒是一个排除性的诊断,只有排除了其他疾病才可以诊断为“感冒”。
“发热”只是疾病的一个表象,究其病因可能错综复杂。发热可以是感冒的一个症状,也可以是幼儿急疹、传单、川崎病、麻疹、猩红热、结核、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风湿热、败血症等的一个症状。其中很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90% 以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但也有细菌支原体等感染引起的,也有非感染引起的,而是免疫性因素引起的。

血常规有什么用处?



验个血常规就能区分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答案是:NO。
血常规中还有更复杂的情况。
比如流感,在最初数天内 WBC (血常规中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大多减少,中性粒细胞也明显减少,在并发肺炎时,WBC 计数可能并不会增高,反而还会进一步下降,此时可能就不是单纯的病毒感染,而是并发严重的细菌感染了。
血常规中除了 WBC 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外,还有中值细胞(三分类法)或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计数和百分比(五分类法),这些值都有其不同的意义。比如中性粒细胞的减少或缺乏可见于各种感染,也可能继发于肿瘤、中毒或服用某些药物之后,但无论是什么原因所致,中性粒细胞的减少或缺乏都可能会造成机体抵御细菌感染的能力下降,从而引起严重的细菌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提示过敏等等,这对于治疗方案的调整等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正如前文所言,90% 以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是病毒感染引起,所以,一般来说,在感冒、发热的第一个 12 小时内验血常规的意义不大,如果考虑为感冒或只有发热而没有其他症状,精神状态也还好的话,优先考虑病毒感染所致,那么前面几天没必要急着验血常规。
如果发热超过 3 天(72 小时),可以考虑化验血常规,如果发热超过 5 天(120 小时),强烈建议化验血常规而且需要排除川崎病可能。3 个月以下的小婴儿还需要化验尿常规,特别是女性患儿,而且有时候还需要多验几次以确定结果的可靠性,即排除假阴性和假阳性。


规还要不要验?


                                                                                    

血常规并非感冒、发热的常规性检验,也就是说,血常规不是每次感冒、发热都必须化验的,特别是疾病的早期。要不要验血常规应该建立在医生认真地面诊基础之上,综合详细的病史和仔细的体格检查,视具体情况而定。




来源:首儿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手机端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