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位怎么可以没有TA

[复制链接]
查看: 41421|回复: 0

167

主题

173

帖子

240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09:22: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昨晚,选秀综艺《青春有你2》成团之夜霸屏网络,你pick的小姐姐出道了吗?
即便不看选秀,想必你也听过“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这句出圈的梗。


      
说起这飘逸的长裙,蓬松的头发,潮学君不禁联想到了中国戏曲的戏服。



作为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享有“南国奇葩”之美誉的潮剧,突破重围,c位出道成为我们今天介绍的主角。

01
潮剧的出道生涯 潮剧,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古老地方戏曲剧种,明代称为潮腔、潮调,清代初年称泉潮雅调,以后又有潮州戏、潮音戏、潮州白字戏等称谓。 据相关资料记载,通过对南戏各地声腔的查考,弋阳腔作为南戏的一支,潮调也作为南戏的一支,南戏是在潮州地方化的潮调,所以潮剧源出宋元南戏。 《潮州府志》中记载在正德年间“潮阳俗尚戏剧”,由此可以看出在明代时期,戏剧活动已是蔚然成风。




清代前期,潮州戏在戏棚、神庙戏台、庭园戏台等场地频繁演出,传播力遍及泰国。 清代中叶,全国各地的戏曲逐渐兴起,以曲牌联缀为主的戏曲逐渐被以板式变化为主的戏曲所取代。当时的广州地区外省戏班聚集,潮州虽然偏处一隅,却也受到了乱弹诸腔的影响。 随着西秦戏和外江戏相继流入并渐渐扎根,潮州戏在曲牌联缀唱腔的基础上汲取板式变化多样的唱腔。
潮州“外江戏班梨园公所”遗址

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潮剧”一词开始使用,许多潮剧戏班到暹罗等东南亚地区的华侨聚居处演出,逐渐在海外地区形成了以曼谷为首的潮剧中心。 海外潮剧发展迎来黄金时期,潮剧的演出场所也由神庙戏台转变为戏院,登上更大的戏台。



建国后,潮剧进入了革新阶段。


先是废除了童伶制,烧卖身契,并对班主制所有制进行改革。规范了入团制度后,广东潮剧团成立,开办潮剧演员培训班,这是潮剧发展的标志。
20世纪50、60年代是潮剧发展的黄金时代,各地区潮剧团发展至近两百个,出现了广受好评的第一代“五朵金花”。


第一代“五朵金花”,左起:吴丽君、肖南英、姚璇秋、范泽华、陈丽华 2006年5月20号,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2一支实力不凡的团队

行当是戏剧表演的分工方式,每个行当都具有鲜明的造型表现力和形式美。


现代潮剧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一种还有不同的类型。


“生——颜值担当”

生是戏曲行当里一大类别,其名称最初见于宋代南戏,将剧中“净”、“丑”行当以外的男性角色统归于生行。

潮剧演员林初发

潮剧生行可分为正生、小生、须生、童生、花生、武生、文老生、武老生,生行一般都是主角。 小生,是潮剧生行里一个重要的类别,小生多扮演风流潇洒的青年男子,穿项衫,重唱工,表演庄重文雅,多为正面人物。


“旦——vocal兼舞蹈担当”

旦,泛指扮演舞台上女性角色的行当,“旦”之名始于宋杂剧,潮剧以前用男旦,男扮女、女扮男是普遍现象。废除童伶制之后,女演员的数量增加,现在基本上都由女演员扮演。

《鬓边不是海棠花》尹正饰商细蕊,反串旦角

潮剧旦行可分为青衣旦、闺门旦、花旦、武旦、彩旦、老旦、老妈旦、小旦。 青衣又叫“正旦”,多表现那些端庄稳重的中青年妇女,以唱功见长。 花旦,表现那些年轻活泼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以做功和念白见长。 武旦,表现那些身俱武艺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灵,多穿紧身衣服,表演上重翻打。 老旦,表现那些老年女性,用本嗓唱念,多重唱功。
潮剧演员张怡凰在《东吴郡主》中扮演旦角孙尚香

“净——美妆担当”

净角俗称花脸,在潮剧里称“乌面”。以面部化妆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音色宏亮宽阔,演唱风格粗壮浑厚,动作大开大合,顿挫鲜明。


在潮剧诸多行当里,乌面是唯一以脸记名的行当,面部是其最突出的地方,净行的脸谱化妆,先用不同颜色涂面,着力渲染眉、眼,及额头的线条和图案,以改变演员本来的面目,从而刻画特定人物的形象。



“丑——气氛担当”


从宋元杂戏到现在,各种戏曲都有“丑”这一行当,专门扮演行动滑稽,语言幽默,扮相丑而不怪、风趣的男性角色,有时也扮演性格奸诈、内心险恶、卑鄙的人物。
丑行最具有草根味,是潮剧中最丰富的行当。

潮剧名丑方展荣


03淡黄的戏服是皇帝专属


潮剧在音乐唱腔上多为柔婉的唱腔,激越的音调较少。 在舞美上,竹帘被刺绣幕布所取代,演出服饰采用潮绣。


镶边的金银刺绣依然富丽堂皇,充分体现了传统潮绣工艺制作的艺术风格。
采用金银线的绒色线绣制,绣面饱满浮凸,柔活多变,配色协调,图案纹样华丽大方,给人美的享受。

潮剧戏服,是戏剧中审美客体最直观的外在形式,它强化了自身在戏剧综合因素中的主动性,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戏剧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个性的表达,也能让观众有代入感。



它有三个特点:

一来,十分重视身份区别、官阶区别和等级区别。
潮剧戏服的等级标志,有严格的界限,不能逾越,穿错了,不但受到同行的鄙视,有时还会到官府治罪。故戏班历来有“宁穿破,不穿错”的规矩。 等级反映在服装的式样、颜色和图案花纹上。


就式样来说,皇帝穿龙袍,朝臣穿蟒袍,地方官(州县府官)穿官袍。 就颜色的使用来说,金黄色为皇帝(或地位最高的神仙)专属,黄蟒袍为皇帝穿;状元、巡按(小生)穿红蟒;廉正的官员(老生)穿青蟒或白蟒;奸诈的(乌面)皇亲国戚穿黑蟒,但包拯是个例外。

包拯扮相

就图案和花纹来说,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文官各品级的图案皆不相同。
因为在舞台上不能绣龙,因此要绣成非龙非蛇的蟒,蟒的形象也分等级,黄蟒的蟒趾绣五爪,朝臣蟒袍的蟒趾只绣四爪。


二来,潮剧戏服与其他兄弟剧种一样,也实行衣箱规制。
所谓衣箱规制,就是全部戏服以明代的服饰为基础,参用其他朝代的一些服饰,按其基本式样,通过图案、色彩的变化,组成100多套常用服饰,适应于上起秦汉,下至宋元明(清代另设)各个朝代各种人物的穿戴。



一件戏服可以多个人穿,比如皇帝穿的黄蟒袍、唐皇可穿、宋皇可穿、明皇也可穿。


三来,舞台上的戏服没有四季之分。
不论是朝官的蟒袍,还是百姓的项衫、短衣,一年四季都可穿戴。



04团 魂
老舍先生曾在南下潮汕,一闻潮剧戏曲时,写下“莫夸骑鹤下扬州,渴慕潮汕数十秋,得句驰书傲子女,春宵听曲在汕头”。


潮剧所讲述的故事,无论达官显贵,无论寻常百姓,都十分有共鸣。 潮剧源于生活,有人间百态,美丑善恶,和每一个平凡的我们。
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唱出峰回路转的人生,有市侩的喧闹,有事业的波折,有爱情的悲欢,你每一个被轻描淡写的瞬间,都会在舞台上被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上千年潮汕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以及联络世界各地潮汕人之间情谊的重要纽带,戏曲文化不但不能被冷落,更应该被注入新活力。
像韩山师范学院制作的卡通潮剧便备受喜爱。


年轻的潮汕设计师罗文聪手绘创作了潮汕美食漫画,每种美食还搭配上一出潮剧经典剧目的角色。


你看,我们的生活也被潮剧点亮着。

无奈篇幅有限,潮剧的唱腔、帮声、乐器等等,都还不能逐一介绍,不如我们就以一段舞台,来感受潮剧的魅力吧。

潮剧《张春郎削发》片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手机端 返回列表